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

資源回收-廢電池的危害

廢電池的危害

電池的危害非常的大。資料表明,一枚指甲蓋大小的廢舊紐扣電池,能污染60萬升水,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用水量。;一顆1號電池爛在地裏,可使1m2的土地草木不生。在我國,廢電池造成的環境問題一直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。廢電池的環境管理基本處於空白,人們回收利用的意識薄弱,處理技術的研究開發也幾乎為零,每年報廢的上百億顆電池大部分“一扔了之”,對生態環境構成了嚴重威脅。乾電池一般都含有汞、鉛、鎘、鋅、錳等對人體、對環境有毒有害物質。鉛中毒會引起神經係統病、痛風、反應遲鈍、腎衰、甚至死亡。鉛對兒童的危害更嚴重,它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,損傷認知功能、神經行為和學習記憶等腦功能,嚴重者造成癡呆。孕婦鉛中毒可導致胎兒流產、死胎和胎兒致畸等。
由於電池的成分中分別含有汞、鉛、鎘等重金屬,因此,若無妥善處理的話,對環境有不良影響,並危及人體的健康。茲敘述如下:

汞(水銀)
汞是在室溫下唯一呈液體狀態的金屬。液態元素汞可由腸道吸收,但吸收率很低。
以前人們認為,把無機汞倒入流水中是一種安全的處理方法,因為它可以很快地和其他的無機離子結合,形成沉澱而積在水底,且汞元素能保持其惰性沉在河底。
後來科學家發現,在底泥中沉積的汞,經由厭氧細菌的作用而轉變為甲基汞及二甲基汞。它們被水中生物吸收,再經由食物鏈的關係,造成對人類的重大危害。1956年發生於日本熊本縣水俁村的汞中毒事件,便是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水產品而發病的案例。
有機汞被吸收的比率約為50~80%,尤以甲基汞最高,可達98%。吸收進入人體的汞,由血液運送至各組織,有機汞在體內組織中滯留的時間較久。它對人體最主要的傷害是在神經系統,以水俁病患者的例子來說,他們的視野狹窄,語言及步行產生障礙,聽覺受損,老化特別快,嚴重者致死,受害的懷孕婦女連胎兒也遭到無法恢復的傷害。這些患者的大腦、肝、腎以及毛髮內都有過量的汞。


鉛進入人體的方式大致有呼吸道吸入、消化道食入、皮膚吸收等三種。
鉛進入人體後,80%以上貯存於骨骼與牙齒,其餘則存在血液和軟組織中。
當身體因過度疲勞、發燒或其他原因而使血液酸性增加時,骨骼或牙齒中的鉛便流入血液中,增加鉛中毒之症狀。
慢性鉛中毒會影響血流、神經、泌尿、生殖等系統:
血液系統:引起貧血,臉色呈鉛灰色。
神經系統:成人有週邊神經系統的症狀如肌肉無力、顫抖、痲痺等;幼兒則是中樞神經方面的傷害,引起鉛腦症,並可能帶來智能障礙、癲癇、腦性痲痺、視神經萎縮、聽神經缺陷等後遺症。
泌尿系統:鉛中毒後期出現腎水腫。
生殖系統:不孕症、流產、死產……。


最早發生鎘中毒的事件,是60年代初期,日本富山縣神通川上游,由於三井金屬礦業工廠在此開礦,礦山排出的廢水含鎘,經由河水再蓄積於稻米及魚貝體內。
鎘一旦進入土壤,便很不容易藉土壤中細菌的作用而消失。
鎘在人體消化道的吸收率非常低,只有4.7~7%,但它會慢慢聚積,其中約50~75%積存在肝及腎臟中,它的生物半衰期長達16~32年。
長期攝食鎘會妨礙鈣質的吸收,導致骨骼中的鈣溶出,使得骨骼軟化,四肢軀幹因而疼痛不已,乃稱之為「痛痛症」。
鎘中毒患者亦有可能出現蛋白尿、骨折、貧血、肝功受損的現象,因而導致心血管性疾病。

*****本文是偶然從網路上看到的,因為忘記出處了,因為覺得很適合拿來教育學生,如有影響到您的著作權,請您mail告知*****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