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

認識落葉堆肥

落葉堆肥
不識自然的人,總會將落葉視為垃圾而清除之,殊不知在大自然裡,落葉是滋養大地的最佳養份來源之一;而落葉的芳香與聲色,更使得自然界生命的氣息迭添多采。
落葉是非常值得我們珍惜的自然資源,不該隨便丟棄、燒毀。為後代子孫著想,我們都應該設法讓它回歸泥土,以便永續利用。
環保教育不應只是回收鐵罐、鋁罐…而已。用盆子、瓶子、箱子裝落葉、泥土,種一些容易生長、較不怕病蟲害的花木豆菜,應該是值得大家向學生、家長、親友、鄰居推廣的。

一、為何要做落葉堆肥?
1.將落葉堆肥化,既可減少垃圾量,又可將之資源化,作為校園中各種植栽的最佳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料;而且因為無發生臭味之虞,可以大量製作。
2.將落葉製作成堆肥後回歸大地的流程,是鼓勵學生物質循環利用的好教材範例。
3.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今天,可以節 省大量經費。所以應該努力的開始做。

二、有速效法嗎?
利用落葉、刈草等植物性材料做堆肥,常因組成成分中氮素太低,碳素(纖維)太高,所以堆肥化速度很慢,欲加速時,可混入高氮含量之材料(如豆渣、豬糞、雞糞等)。但高氮材料常易發生臭味,是以可使用尿液,或加入堆肥菌種,可加速腐熟速度。通常便當殘渣常含氮素(魚、肉、豆),可集中埋於落葉較深處(30公分以上),其發生之臭味可被落葉吸收,不會外溢,如此亦可加速腐熟。

三、落葉堆肥之使用
這是很好的植栽土之材料!它一旦「葉不成形、碎碎如土」時,即可大量用於各種栽培上。它和泥土以1:1~1:3之比例混和後,可供種植之用。使用之後,偶爾觀察根部發育情形,根應長得白、壯、多,這是植物很健康、很有活力的表示。

落葉堆肥與落葉歸土
目前開始進行落葉堆肥的學校,主要有二種作法—落葉歸土、落葉集中堆肥。

落葉歸土
第一種「落葉歸土」的方式「落葉歸土」可代表著人對「美綠化標準」的放鬆,對於校園植物部分,不再要求要「整齊、清潔、美觀」,開始能夠「忍受」自然本來的樣子,看到滿地落葉不會有掃起來的反射動作,看到風將落葉吹得滿地開始欣賞這種自然的美感。
雖然,人類活動頻率高及人口密度高的地方,如我們住家、上班的地方、學校,為了環境的舒適及衛生,不可能完全沒有人為的清理及規劃,但人為的清理程度是否可考慮減低,例如落葉可以不要掃得那麼乾淨、樹木可以不要修得那麼整齊,就讓他們維持自然的面貌,否則充斥在孩子身邊的盡是「違反自然、破壞自然」的行為,我們又如何希望孩子喜愛自然、保護自然呢?

落葉集中堆肥
第二種方式「落葉集中堆肥」,大部分學校都採取此種方式。將校園內產生的枯枝、落葉、甚至菜葉「集中」,製造高溫潮濕的環境,慢慢發酵,分解轉變成可當作肥料的腐植質。但是放置落葉之處的設計有些微差異,常見的是放在水泥槽內,也有直接放在泥土地上,還有一種專門的落葉堆肥桶。

「落葉集中堆肥」不會有到處是落葉的情形,所需空間不大,作法簡單,只要能確實做好分類,不將「非自然產生的物質」丟入堆肥槽中,每天澆水,等槽內裝滿落葉後,再蓋上塑膠布,據瞭解約一學期的時間就可變成黑色的腐植質,到時就可以施用在校園內的植栽,一舉數得,既減少垃圾量,又省去購買肥料的經費,且讓學生自然而然從校園中即可學習到「落葉回歸於塵土,生命所需取於大地」的道理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